珠溪中学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
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工作方案
一、总体要求
为全面贯彻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和全国教育大会、上海教育大会精神,落实《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文件要求,坚持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和“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”的核心理念,立足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,构建“课内+课外”“校内+校外”联动的体育锻炼体系,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,培养终身运动习惯,特制定本方案。
二、工作目标
(一)总体目标
确保每名学生每日累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2小时,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%以上,优良率达60%以上,培养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,形成“人人参与、班班活动、月月竞赛”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。
(二)具体目标
校内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20分钟;
每学期举办春、秋季校级运动会各1次,每月开展“乐动比赛日”活动;
打造以足球、武术为特色的“一校多品”体育项目体系;
构建“基础+专项+拓展”体育课程模式,实现体育教学与活动全覆盖。
三、组织架构
职务 |
人员构成 |
核心职责 |
组长 |
徐建英 |
统筹全局工作,协调资源,监督方案执行。 |
副组长 |
潘岚 |
制定计划细则,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。 |
执行组长 |
吴云阳 李宪录 |
设计活动内容,指导体育教师落实教学与训练。 |
成员 |
张尉芳、章勇中、肖烨、俞顺、戚世荣、金彩凤、 各班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员工 |
|
教导处副主任 |
俞顺 |
确保体育课不被挤占,调整课表支持活动开展。 |
校卫生室负责人 |
盛春 |
监测学生健康数据,处理运动突发情况。 |
家长委员会代表 |
|
协助校外锻炼监督,反馈家庭需求与建议。 |
学生代表 |
大队部大队委 |
收集学生意见,协助组织校内竞赛活动。 |
四、工作任务
(一)保障运动时长
体育课时安排:严格执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,每周5课时,禁止挤占或挪用;采用“基础体能+专项技能+健康知识”模块化教学,融入中考体育项目训练。
30分钟大课间活动安排:上午30分钟:广播操/跑操/跳绳/毽子(全体学生参与);中午20分钟:分年级室外趣味运动(六年级折返跑,丢沙包;七年级开合跳,跳格子;八年级立定跳远,左右跳,旋转跳;九年级中考项目强化)
课间微运动:每天4次×10分钟(上午2次、下午2次),内容涵盖热身、主题运动、放松整理;课后第二课堂:每周≥1次体育社团活动(篮球队、足球队、武术、木兰拳、腰鼓等)。
周末校外体育锻炼(60分钟):家庭体育作业:每日跳绳300个、仰卧起坐50个、俯卧撑50个等,自选跑步1公里或球类练习20分钟。
(二)丰富项目设置
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项目设置:
必修项目:田径、体操、足球、跳绳、篮球、排球、体能;
选修项目:乒乓球、羽毛球、武术、健美操、游泳。
体育社团、兴趣小组、课后服务及学校提供的其他课内外运动项目设置:
社团:篮球队、足球队、武术社、木兰拳社、腰鼓队等;
课后服务:开设“运动加油站”,组织分组对抗赛或体能挑战。
(三)开展赛事活动
学生运动会安排:
春季运动会:4月足球联赛、5月校园体育节;
秋季运动会:9月田径运动会、12月踢跳比赛。
“乐动比赛日”安排:
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下午定为“乐动比赛日”,内容轮流包括:
月份 |
活动内容 |
9月 |
广播操比赛 |
10月 |
篮球3V3联赛 |
11月 |
跳绳个人/团体赛 |
12月 |
拔河比赛 |
3月 |
班级足球联赛 |
4月 |
校级足球联赛 |
5月 |
综合体能挑战 |
6月 |
体育学科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|
荣誉体系建设:
设立“运动达人奖”“进步之星奖”,每学期评选“珠溪之星”,九年级毕业评选“珠溪能量巨星”。
(四)场地设施保障
学校体育基础场馆信息:足球场1片、篮球场3片,包括风雨篮球场1片、乒乓球室2间、单双杠场地1处、跑道250米;
微运动空间:各楼层走廊设置互动游戏区、跳绳区、踢毽子区、墙面俯卧撑区。
共享机制:引入青少年足球公益活动服务项目,支持专项训练与社团活动。
(五)师资队伍配备
学校基础体育师资配备情况:专职体育教师6人,师生比1:120;外聘教练2人(足球、船拳专项)。学科教师“一岗多能”机制:
班主任协助组织课间微运动和大课间活动;青年教师参与课后社团管理与赛事组织。
体育教师绩效考评机制:将课堂教学、活动组织、竞赛成绩、体质测试上报等纳入年度考核;考核结果与评优、职称晋升挂钩。
教练员与校外资源引进:引入青少年足球公益活动服务项目,承担体能训练与特色课程教学。
(六)实施干预指导
体质健康测试与反馈机制:每学年开展2次全员体质测试,覆盖BMI、肺活量、50米跑、坐位体前屈、引体向上/仰卧起坐、耐力跑等项目;测试结果及时反馈学生,并附运动建议。
分级干预机制:对体质未达“良好”学生实施分级干预:“普通”类:家庭督促+自主练习;“薄弱”类:分成指导+自主练习,每周2次强化训练;
“高危”类:校医+班主任+家长联合跟踪,定制运动处方。
优秀体育苗子培养:通过赛事和测试选拔苗子,纳入校队培养计划;提供专业训练、赛事机会与升学支持。
(七)强化安全保障
教师运动安全培训:每学期开展1次急救培训(含AED使用),体育教师持证上岗率100%;定期组织运动损伤预防与应急处理演练。
学生运动安全教育:每学期开设3课时“运动安全知识”课程;通过校园广播、宣传栏、主题班会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。
学校AED配备情况:校卫生室门口配备1台AED设备,卫生指导老师盛春负责日常维护与巡检。
运动伤害快速响应机制:轻伤:体育教师现场处理,卫生指导老师复查;重伤:通知学校领导小组,启动应急预案,拨打120,通知家长,卫生指导老师陪同送医。
定点医院绿色通道:迅速送至就近医院朱家角人民医院进行医治。
运动意外保险配置:全体学生参保校方责任险,覆盖校内所有体育活动。
五、工作监督
公示电话:
校级监督:59240566
公示位置:学校官网https://zxzx.qpedu.cn/